孩子:妈妈。我想吃蛋糕。
妈妈:家里正好没有了,吃点饼干吧。
孩子:不,饼干太硬,我就要吃蛋糕。
妈妈:不是和你说没有吗,你怎么这么不听话,赶紧吃,要不你就饿着。
孩子:哇,你根本不爱我……,我要找姥姥。
孩子:妈妈。我想吃蛋糕。
妈妈:蛋糕软软甜甜的,宝宝喜欢吃蛋糕,家里现在没蛋糕是不是让你不开心了?(尝试体会孩子的感受)
孩子:嗯,我就是想吃蛋糕。(态度软化了)
妈妈:嗯,妈妈真希望马上能给变出一个像屋子一样大的水果蛋糕来,好香好甜呀!(闭上眼睛,做享受状)
孩子:嗯,那样就太好了,对了,能不能让姥姥陪我去买蛋糕吃?(是商量而不是命令)
妈妈:宝宝,现在是吃饭时间,姥姥也要吃饭,要买了蛋糕回来你两都饿坏了,……,这样好不好,妈妈这有好吃的曲奇饼干,都是你喜欢的小熊、小狗……
孩子:那就吃饼干吧。
* 第一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
* tips:安静专心地倾听; 用简单的词句回应他们的感受;说出他们的感受;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;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,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。 (关键字:共情)
* 注意事项:
1. 孩子有时候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;
2. 孩子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,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;
3. 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,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;
4. 尽量去理解,即使不一定成功
5. 你应该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
6. 用身体的发泄缓解痛苦
7. 孩子会反感自己的话被重复
8. 站在孩子的立场
9. 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
10. 不要轻易给出建议
11. 面对孩子的正面感受,不需要家长有过度的沟通技巧
* 工具:愿望清单;画出自己的感受
* 第二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
* tips:
1. 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(让注意力集中在“该做什么”;在孩子感到确实需要让他去做的时候运用这个技巧)
2. 提示(注意避免提示孩子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)
3.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(孩子不喜欢长篇大论;不要用孩子的名字作为简单的词语表达)
4. 说出你的感受(注意有些孩子对家长的反对意见非常敏感,对这样的孩子,最好表达你的期望)
5. 写便条
* 注意事项:
1. 有的时候,“请” 会导致不够严格
2. 当我们要求孩子去做某些事情而遭到拒绝时,我们应该首先反思自己
3. 当提醒孩子两三遍以后,就不要再说了,而是要让他确认是不是听见了
4. 跟孩子确认好完成某任务的时间
* 第三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
* 观点: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,而不是受罚,惩罚有时候并不起作用。
* 代替惩罚的...
“多吃肉,这样你就能快点长高。”
“不要坐那边,坐这里,这里亮一点。”
“不要试那件衣服,蓝的不适合你。”
“杯子盖先放好,再拿杯子喝水。”
“把瓶子给我,我来帮你拧开盖子。”
......
采用描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避免指责与推卸责任,而把每个人的注意力放在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上
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己的确不易,这也是身为父母最艰巨任务之一。当孩子一再不改他们的恶习时,不仅需要我们克制自己不去强化他们的负面行为,不对他们大喊“你怎么又这样!”,而且需要我们花时间制定计划去帮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出来。
……
有一件事我是非常确信的,那就是对我来说,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随波逐流,让大卫在自己的角色中陷得更深。我的任务就是寻找和肯定他的优点。(如果连我都做不到,还能指望谁呢?)